從石器時代到 AI:歷史如何影響你的人生決策?

談到「決策」這件事,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,可能是買房、換工作、創業,甚至只是每天的投資選擇。但如果把視野拉長,從歷史的縱深去理解,就會發現:我們今天做的每一個決定,其實都承襲了人類過去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模式。這正是以色列歷史學家 哈拉瑞(Yuval Noah Harari)在他的作品裡不斷提醒我們的洞見。而在他的新書《連結:從石器時代到 AI 紀元》裡,更直白地告訴我們:資訊的本質不是靜態的「真相」,而是人與人之間不斷建立、斷裂、再重組的 連結

本文想從說書人的角度,帶你走一趟歷史長河,看看從石器時代到今日 AI 的浪潮,人類是怎麼透過連結來改變世界,並思考:這些歷史線索能如何幫助我們做出更清晰的人生決策。


一、石器時代的啟示:合作與決策的雛形

在石器時代,人類最大的挑戰不是房貸,而是 生存。那時候的決策問題,往往圍繞在:「要不要冒險走進森林打獵?」「要不要相信隔壁部落的交換條件?」這些聽來簡單,卻決定了整個族群能否延續。

哈拉瑞在《人類大歷史》中指出,人類之所以能擊敗體型更大的動物,不是因為我們更強壯,而是因為我們懂得 講故事,用共同的想像建立合作。例如,當一群人相信同一個神話或規範時,他們就能在不認識彼此的情況下,仍然攜手合作。這就是 連結 的原型。

而這樣的連結,其實就是最早的「官僚」制度雛形:制定規則、分工合作、遵守流程。從某個角度來看,我們今天在公司開會、看政府法規,甚至買房要跑的繁瑣流程,都是這種古老「合作決策」的延續。


二、帝國與官僚:決策的放大器

時間快轉到古代帝國。羅馬、秦漢、甚至後來的大英帝國,都必須處理一個核心問題:如何在龐大疆域內做出有效決策?

於是,官僚體系誕生了。這些制度像是一張龐大的神經網絡,將皇帝的旨意或政府的政策,透過文書、符號、法律,連結到千里之外的農夫或士兵。

然而,官僚並非全然理性。哈拉瑞提醒我們:資訊越多,不代表決策越準確。歷史上不乏因為「過度相信數據」而導致的錯誤判斷。比方說,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決策錯誤,並不是因為缺乏資訊,而是因為資訊在傳遞與詮釋過程中,被扭曲成為幻覺。

這給我們今天一個重要啟發:當我們在買房時,一味依賴房仲廣告或媒體的「平均房價」,就可能陷入類似的陷阱。資訊不是中立的,它往往帶著人為的選擇與解讀。

👀 看文章看到這裡,先讓眼睛放鬆一下吧。
深呼吸,滑動前也別忘了眨眨眼。
—— 神探 啦可一

三、現代社會:資訊爆炸下的錯覺

來到 21 世紀,決策的環境更為複雜。我們以為有了大數據與網路,資訊就會更加透明,判斷也會更加精準。

但哈拉瑞在《連結》裡警告:資訊的增加,不等於智慧的提升。
例如,買房時你可能會同時打開實價登錄、房仲網站、社群討論區,甚至 AI 算價平台。結果不是更清楚,而是更混亂。你會懷疑到底要不要現在出手,會不會錯過最佳時機?這就是「資訊幻覺」的現代版。

這其實與古代的官僚問題如出一轍。不同的是,古代是資訊不足,而今天是資訊過剩。人類在決策上的困境,始終沒有脫離「如何篩選真正有價值的資訊」。

決策環境的歷史比較表

時代階段決策困境資訊特徵啟示
石器時代生存抉擇:要不要冒險打獵、要不要與他族交易資訊不足,靠故事與信任維繫決策依靠合作與想像力
古代帝國如何治理廣大疆域,統一軍政官僚體系,資訊傳遞有限且易失真資訊多≠決策準確
現代社會投資、買房、職涯選擇資訊爆炸,來源多元,真假難辨學會篩選資訊才是關鍵
AI 紀元是否將決策交由演算法AI 提供機率化建議,但缺乏價值判斷工具有用,但人需保留主導權

四、AI 紀元的挑戰:誰在替你做決策?

AI 的崛起,讓我們再次站在人類歷史的十字路口。過去是人類依靠神話、官僚制度、大數據來輔助決策,現在則開始把部分判斷交給演算法。

想像一下:當 AI 告訴你「這間房子未來有 30% 的機率漲價」,你會選擇完全相信,還是仍保留自己的判斷?

哈拉瑞在書中提醒,這不是單純的科技問題,而是哲學問題。當人類把越來越多決策外包給 AI,我們會不會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?這就像古代人把命運交給祭司占卜一樣,差別只是祭司換成了機器。


五、歷史給我們的決策啟發

回頭看這段歷史長河,我們能得到幾個啟發:

  1. 決策從來不是孤立的,而是連結的結果。
    無論是部落的合作、帝國的官僚,還是今日的網路社群,決策都是在連結網絡中發生。買房也一樣,不只是「我喜不喜歡這個房子」,還涉及政府政策、銀行利率、社區發展等多重因素。
  2. 資訊不是智慧,選擇才是。
    不論是古代的戰爭錯誤,還是現代的投資焦慮,問題都不是「知道太少或太多」,而是「如何判斷什麼重要」。
  3. AI 是工具,不是命運。
    AI 能加速我們處理資訊,但最終的決策責任,仍然要由人類承擔。就像買房時,AI 可以告訴你區域行情,但是否真的適合你的人生階段,還需要你的價值判斷。

六、故事的力量:用歷史重塑決策視野

為什麼神探 啦可一要推薦《連結》這本書?因為它提醒我們一件事:歷史就是一個巨大的故事,而我們今天的決策,就是在這個故事裡書寫新的篇章。

當你覺得自己在房市裡舉棋不定時,不妨想想幾千年前的祖先,他們也曾經面對同樣的抉擇——只是場景不同。當時是「要不要出海捕魚」,今天是「要不要買下這間房」。本質上,都是關於風險、合作、未來的選擇。

哈拉瑞的提醒在這裡特別重要:別被資訊量淹沒,而是要看清「連結」背後的邏輯。就像一個故事的主軸,能讓你在雜亂的細節中抓到方向。

常見答客問(FAQ)

Q1:為什麼談決策要從歷史開始?
A1:因為人類的每個選擇都不是孤立的,而是建立在長久的合作、制度與故事中。從歷史脈絡理解決策,能讓我們更清楚看到行為背後的邏輯。(延伸閱讀:重大抉擇的易經案例分享-歷史如何影響你的人生決策)

Q2:現代有 AI 和大數據,決策不是應該更簡單嗎?
A2:事實上,資訊越多越容易讓人迷失。AI 和大數據能輔助判斷,但最關鍵的還是「如何篩選真正有價值的資訊」。

Q3:讀這本書對日常生活有什麼幫助?
A3:無論是買房、職涯轉換,甚至是投資,書中都提供一個跨越歷史的視角,幫助你在不確定中找到更有自信的選擇。


結語:從石器時代到 AI~決策是與歷史對話

《連結:從石器時代到 AI 紀元》不只是一本歷史書,而是一面鏡子。它讓我們看到:無論科技如何進步,人類在決策上的困境與盲點,始終如影隨形。

買房只是其中一個縮影。我們的人生,其實充滿了無數次「要不要」的選擇。當我們學會從歷史故事中提煉智慧,就能避免被資訊誤導,也能更有意識地活在這個 AI 紀元。

所以,下次當你面臨重大決策時,不妨停下來問自己:這個選擇,和人類幾千年來的故事,有什麼連結?或許答案,就藏在歷史的長河裡。

感謝您耐心讀到這裡,期望對你有收穫,提醒可點選首頁查看最新資訊喔
—— 神探 啦可一


📽️ 延伸收聽|掌握房市決策的關鍵思維
在瞬息萬變的房市中,如何做出不後悔的選擇?這支影片將帶你釐清決策迷思,洞悉市場底層邏輯,助你做出更聰明的判斷。

房市到底亂在哪?數據揭露真相|用統計找回房子的合理價值【買房神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