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常常在想,為什麼人生中某些選擇會讓我們那麼焦慮?有時候不是買房、結婚這種天大地大的事,而是一些「看起來沒那麼嚴重」的抉擇,也能把人卡住。
一、為什麼重大抉擇總是那麼難?
像我前一陣子想要報名一門進修課程,目的很單純:提升職場技能。但當我打開網路搜尋的那一刻,反而陷入無邊無際的焦慮。原因很簡單:課程琳瑯滿目,線上線下、國內國外,什麼都有。廣告打得天花亂墜,但品質卻是良莠不齊。更糟的是,自己過去就有「半途而廢」的經驗,心裡不免打鼓:「萬一又花錢又浪費時間,最後什麼也沒得到怎麼辦?」
這樣的心境,不只發生在課程選擇上。交往對象、職業選擇、科系抉擇,甚至是買車、買房,都會遇到一樣的困難。說穿了,問題不是「沒有答案」,而是我們常常「看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」。
二、為什麼會想求助易經?
面對在困惑的時候,我選擇用易經占卦。很多人聽到會覺得,這是不是在「算命」?但對我而言,易經不是給你一句「吉凶禍福」就結束,而是提供一種「讓你重新審視自己」的鏡子。
它會讓你回頭去看:
- 你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面?
- 你帶著什麼樣的習氣或侷限?
- 你忽略了什麼樣的可能性?
這些問題,往往比「要不要上這門課」更重要。因為一旦搞清楚,你對自己的選擇就會更有信心,也更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走。
三、易經入門卦例:晉卦初六、六三的提醒
這次我占卦,得到的是「晉卦」,動爻在初六與六三,之卦為「重離」。
晉卦的來歷很有意思,它是從「大壯」而來。大壯代表的是「數量上的堆疊」,就像我們一直往外累積資源、把事情做大。但晉卦則不同,它象徵的是「質量上的提升」,不是盲目擴張,而是往更高層次去邁進。
當下看到這個卦,我心裡就笑了:這不正好反映我面對課程選擇的心境嗎?過去我常以為學得多、參加得多就等於成長,但實際上卻容易半途而廢。這次,易經提醒我,不是「數量」問題,而是「質」的選擇。
初六爻:心態的提醒
「晉如摧如,貞吉。罔孚,裕无咎。」
這句話翻成白話,就是告訴我:一開始的時候,要小心自己的心態。剛進入課程,可能會覺得「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」,一部分是因為太急著求成果,另一部分是因為內容陌生、不習慣。
這就像太陽剛要升起的時候,天色模糊不清,還分不清是清晨還是黃昏。這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急著下結論,而是放寬心態,耐心觀察。只要心態對了,就能避免錯誤判斷。
六三爻:對外態度的提醒
「眾允,悔亡。」
這句話的意思是:要懂得與人合作,把學到的東西實際運用,而不是只是自己悶著頭研究。
這提醒我,若真的選了這門課,不要只是單純上課,而是要積極跟同學交流,把內容用在工作上,這樣才會有共鳴,甚至打開新的機會。
四、易經給我的啟發:過程比起點更重要
我發現,易經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強調「過程」。很多人以為占卦就是看「結果好不好」,但事實上,卦象更在意的是「你怎麼走到結果」。
沒有好的過程,即便一開始選對了方向,也可能中途走偏。
這次的卦,正是透過初六提醒我「別急躁」,透過六三提醒我「要連結他人」,讓我在整個過程中保持覺察,而不是只看起點或終點。
比較表:常見決策盲點 vs 易經提醒
常見決策盲點 | 易經提醒 | 實際行動建議 |
---|---|---|
只看起點或終點:急著想知道「對或錯」、「成功或失敗」。 | 重視過程:沒有好的過程,再正確的開始也可能變質。 | 在選擇後,設定檢視里程碑,持續反思與調整,而不是只關注最後結果。 |
心態急躁:一開始覺得「這不是我要的」,容易過早放棄。 | 初六的提醒:要放寬心態,耐心觀察,不要急於下判斷。 | 給自己至少 2–3 週的適應期,再來判斷是否適合。 |
單打獨鬥:習慣自己悶著頭學,缺乏外界刺激。 | 六三的提醒:與同儕合作,才能激盪出更多可能。 | 主動參與討論或社群,把所學應用在實務上,產生互動。 |
追求數量:認為「學得多=成長快」。 | 晉卦的啟示:重質不重量,提升層次才是真正進步。 | 精選 1–2 個最契合的學習主題,深入投入,而不是貪多。 |
五、從案例到日常:易經的實用性
有人可能會問:「那你最後有報名課程嗎?」答案是——有。
但真正的收穫,不只是「上了課」,而是我在過程中練習了一種新的心態:
- 不再急著求快 —— 當內容一開始看起來不合意時,我不再立刻否定,而是多給自己一些時間。
- 重視互動 —— 我主動和同學交流,把課程內容和實務連結,而不是只是聽完就算。
- 聚焦質量 —— 不再追求「多」的累積,而是思考「哪個能真正讓我往上提升」。
這些轉變,帶給我的幫助遠超過課程本身。
六、我的反思:易經不只是古老智慧
透過這次經驗,我更加理解易經的價值。它不是要你「迷信」某個答案,而是幫助你在困惑中看清楚自己,把潛意識裡的盲點浮出檯面。
我們在面對重大抉擇時,常常會:
- 被資訊淹沒,卻忽略真正需要的東西;
- 被急功近利的心態驅使,卻忘了過程的重要;
- 被孤軍奮戰的習慣束縛,卻沒看到合作的力量。
而易經,正好能在這些時候提醒我們:
- 先認清自己
- 再調整心態
- 最後付諸行動
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,易經雖然古老,卻在今天依然適用。
常見答客問(FAQ)
Q1:易經和算命有什麼不同?
A:算命多半直接給出「吉凶好壞」的結論,但易經強調的是「過程」與「自我覺察」。它不是替你決定答案,而是幫助你看清楚自己忽略的面向,讓你能更有信心地做出選擇。
Q2:初學者能靠自己解卦嗎?會不會很困難?
A:其實不必擔心。易經的文字雖然古老,但可以透過對照現代生活的案例來理解。像本文的「晉卦初六、六三」提醒,就能轉化成「調整心態、懂得合作」的具體行動。只要願意練習,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點。
Q3:易經的啟發能用在日常生活中嗎?
A:可以。無論是選課程、職涯規劃,甚至買房、交往對象,易經的重點都在提醒你「過程比起點重要」。它幫助我們在資訊繁雜與壓力下,保持冷靜,檢視自己的動機與心態,讓決策更清晰。
結語:帶著覺察走下去
回頭看這次的卦例,我覺得最大的啟發就是——重大抉擇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們「在陌生環境下」迷失方向。
易經不是替你做決定,而是幫你看清楚,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、應該抱持什麼心態,然後讓你更踏實地去走下去。
所以,無論是進修課程、職場選擇,還是人生中更大的挑戰,我想我都會記住這次的提醒:過程比起點重要,合作比孤立重要,心態比外在環境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