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生的不同階段,我們總會面臨一些重大的選擇:要不要買這間房?要不要換工作?要不要和某人共度一生?許多人習慣把最後的決定歸因於一句「緣分吧!」,彷彿一切早有定數。但其實,若以《易經》的象數思維來看,這些決定並非全然隨機,而是有跡可循。
今天,我想透過一個親身的易經案例,分享它如何在我的抉擇裡提供不同的視角。
一、從「緣分」到「洞察」:易經決策的提醒
前些時日我發現,不僅是自己,連身邊的朋友在面臨重大抉擇時,都常常陷入一種「只看得見眼前」的狀態。無論是買房、轉職,甚至感情選擇,往往聽不進不同意見,也看不到其他潛在的機會。即便身邊明明有不錯的工具或方法能輔助判斷,我們卻仍容易忽略或排斥。
於是我帶著這個疑問占了一卦,想探究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固執。結果得出的是「豐卦」,動爻九四,變為「明夷卦」。這個結果,正像是一面鏡子,讓我開始重新檢視我們在關鍵選擇時的思維盲點。
二、易經案例解析:豐卦的本質
當我靜下心來研讀「豐卦」時,才慢慢明白它揭示的核心意涵。豐卦代表一種「表面極度繁盛、內裡卻隱含短暫與遮蔽」的狀態。動爻九四的爻辭是:
「豐其蔀,日中見斗,遇其夷主,吉。」
「豐其蔀」的意思是,因為外在的繁盛與遮掩,反而讓人看不清全貌,就好比正午的陽光下竟然看見星斗,這本來不是正常該出現的景象。這提醒我們:當事物看似繁華圓滿時,往往正是最容易被假象蒙蔽的時刻。
結合到我占卦的問題,我理解到:為什麼人在重大選擇時常常「聽不進去、看不到」?正因為那個當下,我們已經被眼前的「豐盛幻象」吸引住了。這份短暫的美好感,會讓人誤以為自己已經找到唯一答案,而忽略其他潛在的可能性。
換句話說,豐卦本質上的提醒是:繁華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你是否意識到它無法長久。 如果能看清這一點,就能避免被短期的亮麗表象困住,進而打開更寬廣的選擇空間。
三、歸妹到豐:歷史軌跡的提醒
在卦序中,「豐卦」的前一卦是「歸妹卦」。歸妹象徵一種「急於歸附、渴望完成」的狀態,卻往往因為過度急切而得不到理想的結果。
這樣的銜接很耐人尋味:歸妹之後才是豐。 換句話說,豐卦表面上的「繁華與滿足」,其實往往是前面急切心態的延伸。當我們過於想要「立刻擁有」或「不要再錯過」,就容易緊抓住眼前看似豐盛的選擇,即便它只是短暫的煙火。
回頭想想,這種心態是不是很熟悉?
- 買房時,明知道價格偏高,卻因為害怕錯過行情上漲的機會而硬著頭皮出手。
- 感情裡,明知道對方外在亮麗卻缺乏長遠穩定,還是因為不想重蹈過去的遺憾而選擇投入。
這正是「歷史的軌跡」在我們決策中留下的影子。過往的經驗與執念,會不自覺推動我們在今天做出看似合理、卻不一定長久的決定。
因此,從歸妹到豐的變化提醒我:許多選擇的盲點,並不是因為資訊不足,而是因為我們在情感上早已被過去的歷史牽制。
四、從卦象到人生:案例的雙重映照
這份啟示不僅出現在房子的選擇上,也同樣反映在感情裡。
當初我與 A 君交往,原因很單純:外在條件亮眼、追求積極,讓人直覺認為「這就是更好的選擇」。但冷靜下來才發現,真正能帶來長遠安穩的,其實是身旁被忽略的 B 君——他的細心與穩定,才是持久的力量。
這就像一般人在看房時陷入的矛盾:A 房的光鮮與價值感,讓人下意識追逐,卻沒有好好評估它的長久性。
房子與感情的案例,其實都是「豐卦」的縮影:表面繁華,內裡卻隱藏短暫與不穩。
五、比較分析:理性判斷 vs. 易經決策
為了讓思路更清楚,我整理了以下比較表:
面向 | 直覺判斷 | 易經視角 | 啟發 |
---|---|---|---|
房子 | A 房外表亮麗 | 豐卦:短暫繁華 | 學會評估長期穩定性 |
感情 | A 君條件吸引 | 明夷卦:內在隱憂 | 看見 B 君的長久價值 |
歷史 | 「緣分」隨機 | 歸妹→豐卦:急切後的繁華 | 意識到選擇背後的執念 |
這表格凸顯了一個重點:
若只依靠直覺,決策容易停留在短期的幻象;而透過易經案例,我們能洞察到歷史軌跡與內心執念,進而做出更自由的選擇。
六、哈拉瑞的觀點:歷史不是死的
哈拉瑞在《連結: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》中強調,歷史並不是一堆過去的事件,而是一套不斷延續的「故事系統」。我們今天的選擇,其實是過去故事的延伸。(延伸閱讀:從石器時代到 AI:歷史如何影響你的人生決策?)
他提醒我們:
- 歷史不是靜態的,而是活在我們的語言、價值觀與制度中。
- 當人類相信一個「故事」(例如金錢的價值、房市會持續上漲、愛情就是浪漫激情),這些故事就會塑造我們的行動。
- 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被什麼故事牽動,就會在決策中重複錯誤。
這其實與《易經》的洞察不謀而合。每一個卦象,都是歷史脈絡的片段,提醒我們:不要只看當下的「繁華」或「機會」,而要追問——這背後是否延續了過去的偏執?是否只是歷史故事的重演?
七、我的反思:看見執念,才有自由
經過這次的卦例,期望你也能像我一樣開始學會:
- 承認短暫:有些美好就是煙火,承認它是短暫的,本身就是自由。
- 看見執念:如果不檢視自己過去留下的糾葛,我們很可能會在不同場景裡,做出同樣錯誤。
- 打開選項:當不再把「緣分」視為唯一答案,才會發現自己其實有更多可能。
從房子到感情,我都得到同樣的提醒:真正困住我的,不是市場或別人,而是我自己沒看見的歷史執念。
常見答客問(FAQ)
Q1:如果我覺得自己的決定是「命中注定」,還有必要用易經來思考嗎?
A1:有的。所謂「緣分」並不等於一切已經寫死,而是反映我們在某個階段的心理與執念。易經的卦象能幫助我們看清,眼前的選擇究竟是真正符合需求,還是只是歷史與情感的重演。這樣才能讓「緣分」成為洞察,而不是宿命。
Q2:易經占卦出現的卦象,如何應用在現實生活的決策?
A2:卦象不是直接告訴你「該買或不該買」、「該愛或不該愛」,而是揭示你當下的思維盲點。例如「豐卦」提醒人容易被短暫繁華吸引;「明夷卦」則揭示隱藏在光鮮外表下的黑暗。將卦象比對現實處境,就能幫助你避免被幻象牽制,並打開新的選項。
Q3:既然人會被「歷史執念」影響,那要怎麼避免重蹈覆轍?
A3:第一步是承認它的存在,正如易經所提醒的:「繁盛不一定長久」。其次是覺察——你做的決定是因為真實需求,還是因為害怕錯過或補償過去?當你能分辨這一層,就能開始鬆開過去的糾纏,真正為自己打開更多自由的選項。
結語:鑑古知今,讓抉擇更自由
當我們說「歷史影響了選擇」,其實就是在承認:我們帶著過去的影子在做決定。
《易經》的價值就在這裡——它讓我們照見自己的盲點,把「緣分」背後的故事挖出來,並重新整理成新的可能。
所以,下一次當你面臨重大抉擇時,不妨停下來問自己:
- 這個決定,是基於真實需求,還是過往執念的延續?
- 眼前的繁華,是長久的基礎,還是短暫的幻象?
唯有看清這一層,我們才真的能在決策中獲得自由。